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树根互联加速全国布局

发表于2017-12-27 分类:资讯 来源:中国报讯网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 这是在近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后,从国家层面对工业互联网的再次肯定与强调。

  在当前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整体趋势下,发展工业互联网对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那么,发展工业互联网,能为实体企业解决什么问题呢?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又如何呢?

  实体企业转型之痛和转型之道

  以往,我们的工业企业信息化基础普遍薄弱,没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海量的数据作支撑,实体经济的转型道路颇为痛苦,提质增效往往停留在口号上。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末,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中小企业”)37万户,目前这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低,对于先进互联网技术的认知和利用程度也比较低。许多实体企业存在的产品质量不够稳定,设备运行效率较低,物耗能耗偏高,设备故障预见性低,运维成本较高等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而发展工业互联网,正切中了新常态下实体企业转型的痛点和根本,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广东有一家做工业烘干机的小企业,一年只有几百台的产量,且没有工业信息化的基础,但它生产的烘干机却卖到全国各个省市。所以设备维修,需要公司的维修人员全国各地跑,成本很高。自从这家企业使用了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的根云工业互联网应用,很好的改变了这一切。通过根云的工业互联网应用进行远程监控之后,可以实时知道烘干机本身的工作状态,可以实现故障的报警,还可以远程下发指令调整设备参数。这样就给它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并且通过设备运转数据的收集,提高了它对设备的研发能力,所以它这种效益是非常直接的。

  工业互联网助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其实上面提到的例子,只是工业互联网应用的一个简单案例,工业互联网可以做的远远不止这些。据树根互联CEO贺东东介绍:“未来的制造业将从离线的物理世界进入到实时连接的比特世界,并通过对数据的优化,反过来帮助物理世界更好提高运营效率和价值。同时,将出现实时动态、智能、个性化的供应链,能匹配每一种需求,在全社会范围内聚集起研发、制造、物流等方面的最优资源,实现个性化的满足;此外,虚拟制造、软件定义、AI驱动、工业内容经济都将驱动工业企业形态发生巨变,企业的边界一定会打破,无边界的工业组织必将出现。而要实现这一切,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发挥“操作系统”的关键作用。”

  实际上,以根云代表的中国工业互联网目前已经实现了制造业“操作系统”的四大核心功能。一是连接,即物联接入,打通物理世界和数据世界,将工业设备和工业流程连接起来,使设备能够联网采集数据,在比特世界里进行无限的优化和智能化。二是计算,构建工业的PaaS层,进行大数据存储、运算、建模,优化机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运行效率;三是应用,基于这些应用架构,沉淀不同的工业细分行业的共同知识,转化成为一个个应用和APP,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分析和管理设备的需求;四是创新,快速帮助不同行业的领先企业去做商业模式的创新,去做业务的变革与升级。

  更为可喜的是,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树根互联CEO贺东东说:“按照Gartner的预测,全球到2020年有300亿到500亿的终端会集中到网络上来。按我们的估算,工业的装备或者是工业的机器也是有将近几万亿的资产和设备对象,将来要连接到工业互联网上面来,所以这是一个巨大的产业。”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也将为制造业带来巨大的价值和效益。据麦肯锡研究,到2020年,物联网(机器联网),在机器效率的提升方面,将产生2万亿左右的价值增值。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树根互联充分认识和把握市场趋势,以“赋能万物连接未来”为使命,加快了自身发展步伐。该公司源于三一集团2008年孵化的物联网项目,是中国成立最早、连接工业装备最多、服务行业最广泛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企。在长达9年的技术积累和超过15亿元的累计投入下, 短短一年时间,根云平台就覆盖了42个细分行业,接入高价值设备40万台,连接千亿级资产,为客户开拓超百亿元收入的新业务,并能够支持45个国家和地区的设备接入。正是基于此,树根互联受到了全国各地的青睐,在全国展开布局,先后注册落地北京、长沙、上海、广州,辐射京津冀、长三角、华中、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

  今后,树根互联将认真贯彻国家大数据战略,充分利用好工业互联网这一创新性工具,帮助中国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为中国建设制造强国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