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7年,宜信普惠将目光聚焦足球项目,正式成为2017中国足协杯赛事官方赞助商,这看起来与其业务关联不大,但公司创始人、CEO唐宁认为,足协杯体现了宜信普惠的精神。普惠金融是一个成长和价值创造的概念,宜信普惠精神与中国足球不断追求更好、不断战胜自我的精神是契合的。
宜信普惠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我认为,没有哪个词能够完完全全把普惠所有的信息都囊括进来。”对宜信普惠高级副总裁王威而言,宜信普惠要做的“宜人宜己”,即是为更广大的人群提供更多创新、诚实、负责任的服务。
从宜信普惠11年来专注于借款咨询服务的业务实践中,可以窥见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简史。作为宜信普惠业务的“当家人”,王威对“普惠”的理解主要来源于对业务的认知,“首先,普惠金融解决的是‘普’的问题,即帮助更广泛普惠人群获得小额资金。然后是‘惠’,很多人理解为便宜,但其实贷款额越小,实际成本会越高,‘惠’应该是指便捷性,在可获得的前提下,让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第三,从‘普惠’角度看,在帮助他们获取资金后,还要解决他们成长、提升将面对的问题。”
▲ 宜信普惠高级副总裁 王威
这样的理解,与唐宁提出的“普惠金融三步走”相吻合,也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路径高度契合。第一步是信用获取、信用建立、小额资金的获取,第二步是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第三步是面向未被传统金融覆盖的人群提供能力建设服务。
根据宜信公司与《哈佛商业评论》2016年出版的《普惠金融的中国实践:技术驱动变革》报告显示:中国小微经济体数量众多,到2016年底,共包括1900万户左右小型企业、微型企业,5165万户个体工商户,两亿左右生产性农户等,这些人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力量,是吸纳全社会就业的主体。因此于第一步解决他们的资金需求,是对实体经济的最重要支持。
第二步推进金融服务多元化。普惠金融业务不断延展服务边际,除了小额信贷以外,还包括支付、小额理财、保险等多方位的金融服务。这也代表着金融科技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开始满足客户更多的金融需求,在综合金融服务上提供全面的产品服务。
王威还谈到,除了金融层面的助力,宜信普惠的第三步在于为客户“赋能”,持续向普惠客群提供能力建设服务。宜信普惠很早开始为客户提供培训课程,甚至一些技术方面的帮助,让他们能够获取财务、公司经营、法律等各个方面的支持。
宜信普惠在总结“普惠金融三步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探索,宜信普惠的服务群体在面对资金难题时已从孤立无援到可以获得多方面、多层面的帮助。亲历了这一转变的王威感触颇深。
▲ 《普惠金融中国实践-技术驱动变革》发布仪式
“在2010年加入宜信前,我从事信用卡推广的工作,当时信息和信用体系并不健全,对不同客群信用水平、还款能力都无证可查。这就导致传统金融行业原来业务基本上是提供给风险相当可控、额度比较高的优质客户。”
根据王威的切身经历,此前经营公司过程中因业务收入未到账,急需几十万周转资金。管理团队把各自的固定资产盘点出来,去银行做抵押贷款,几天里竟找不到一家可以对接的银行。最后只有一家银行可以出借资金,但额度不高,而且放款时间需要三周到一个月。“有资产抵押尚且如此,对于个人在这种窘境下的情况可以想象。而宜信普惠的探索和实践,开辟出了金融的一条路径。”王威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宜信普惠始终在创造未来的过程之中,并且正在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更好的去满足客户需求。展望普惠金融未来愿景,王威提出了宜信普惠“四化”追求:规范化、专业化、互联网化、规模化。
规范化,普惠金融在中国已经有11年了,我们接下来非常期待金融监管也能够同时发生。我认为普惠金融行业在接下来的发展当中,最需要的是来自监管层的规范化,这也是目前从事普惠金融业务的公司都非常期待的事情。
专业化,与规范化同等重要的是金融的专业性。过去普惠金融创新发生以后,很多人由于不专业,所看到的利益点是不一样的,可能有很多误解和误读,会导致这个行业的不稳定。所以我们期待的专业化是未来普惠金融理想发展中必不可缺的。
互联网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化的发生是必然事件。但是互联网化是否意味着取代了非互联网化?未来互联网化是非常广泛的,是一切能够应用互联网及接触到这个服务过程当中的人所组成的。“我认为互联网化不一定是非人为、自动化的东西才叫互联网化,未来互联网化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之下的服务环境。”
规模化,如果规范、专业和科技都能够发生的话,王威笑称,宜信普惠最终追求的则是规模化。“我们希望全中国,甚至更多地方需要普惠金融服务的人,都能够快速得到这样的服务,也就是我们整个行业是规模化的。”
“从理念到产品设计,再到业务执行,宜信普惠一直在保持着领先性,这也是普惠金融实现“四化”的重要条件。也许将来普惠金融这条路,会成为所有金融机构业务的一部分。但能够肯定的是,只要普惠事业在,宜信就会在。”王威总结到。